骨鲠的拼音、解释、组词

骨鲠的简介:

gǔ/gū gěng
〈书〉①鱼骨头:~在喉。②耿直:~之气丨~之臣。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正直。《史记.卷八六.刺客传.专诸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也作「骨骾」。

2. 文章的骨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辩骚》:「观其骨骾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

骨鲠》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某人性格直率、正直,不畏强权,说话做事从不留情面。这个词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像骨头那样坚韧和有原则,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与信念,即使面对困难也不轻易屈服。

详细解释

  • 骨鲠:意指人的态度或言行如同骨头般坚硬、有棱角,形容人性格正直、坦率,不回避问题或矛盾。
  • 引申义: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些言论或行为,尽管尖锐甚至带刺,但因为其真实性或正义性而值得重视。

造句

  1. 小王是个骨鲠之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压力和困难,他都能保持自己的立场,从不轻易妥协。
  2. 老李作为公司的顾问,以骨鲠著称,在团队内部会议上总是直言不讳地表达意见,哪怕这会得罪人。
  3. 陈教授因为其骨鲠的个性而备受尊敬,他在学术会议上提出的观点虽然常引起争议,但大家都认为他的看法有道理且重要。
  4. 小赵性格骨鲠,他在公司里以敢于说真话和直言不讳著称,在团队中拥有很高的信任度。
  5. 新任领导上任以来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态度,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便有些批评尖锐但充满骨鲠精神。

分词解释

gǔ,gū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②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①雄健的笔力;②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