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庭的拼音、解释、组词
趋庭的简介:
qū/cù tíng
语出《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这是孔子教训儿子孔鲤要学诗、学礼。后以“趋庭”为接受父亲的教训。
语出《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这是孔子教训儿子孔鲤要学诗、学礼。后以“趋庭”为接受父亲的教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指孔子之子伯鱼趋而过庭,并闻孔子言诗礼事。见《论语.季氏》。后引申为晚辈接受长辈的教诲。唐.王勃〈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辰捧袂,喜托龙门。」
《趋庭》,出自于古代的一种表达对长辈尊敬和服从的行为或态度,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指的是古人到长辈面前时小步快走,以表恭敬。在古代文献中,“趋庭”一词常用来形容晚辈向长辈请教、求教或遵从长辈的教导,体现了古代儒家文化中的尊师重道和孝顺父母的思想。
造句:
- 古人云:“入则孝,出则悌。”小李从小便听闻父亲讲述“趋庭”的故事,深知这不仅是对长辈的尊敬,更是对他人的礼遇。
-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小明在进入长辈房间前故意放慢脚步,轻声细语地问候,正巧展现了他对于“趋庭”精神的理解与实践。
- 学习《后汉书》时,老师特别强调了“趋庭”的历史意义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一传统美德传承下去,用于现实生活中。
- 通过阅读古籍和参加相关讲座,张大爷深深被“趋庭”文化所吸引,并决心在家风教育上也贯彻这一理念,以身作则教导后代。
- 在古代文人雅集的场景中,“趋庭”的形象总是与谦恭、敬重的举止相联系。在现代社会虽少有此类传统习俗,但其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趋庭”一词的具体应用场景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