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线的简介:

sān xiàn
1.我国根据国防需要,把地区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线在后方,为支援前线的战略基地。 2.现多把领导干部因年龄或健康关系离职称为"退居三线"。

  • AI解释

三线》通常指的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为加强国防和经济建设而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布局活动。它包括了三条主要的铁路干线: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成昆铁路(成都至昆明)以及兰新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这三线铁路构成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交通主干道,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为了应对可能的外部威胁并减少对东部沿海地区的依赖,中国政府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三线建设战略。这一战略旨在将一部分工业和基础设施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

  2. 实施内容:除了上述的三条铁路线之外,“三线”还涵盖了其他形式的基础建设项目,比如工厂、矿山、油田等工业设施,以及教育科研机构的迁建和扩建。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资源压力,并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

造句

  1. 城市规划者决定借鉴“三线”建设的经验,在城市周边建设新的工业园区,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2. 通过对比分析,“三线”时期的工业布局对今天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 许多学者认为,“三线”战略的实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4. 尽管“三线”建设初期曾面临不少挑战,但其最终成果对于中国社会和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5. 如今,当人们回顾“三线”时期的辉煌时,也不忘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线

xiàn

1 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丝~。棉~。~圈。~材。~绳。2 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直~。曲~。~条。3 像线的东西:光~。视~。~索(➊事情的头绪或门径;➋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脉络或文章的思路)。战~。生命~。4 量词,用于抽象事物,数词限用“一”,表示极少: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