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镬之味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镬之味的简介:
yī huò zhī wèi
镬:无足的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尝一点就知道全鼎食物的味道。比喻从已知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全部。
镬:无足的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尝一点就知道全鼎食物的味道。比喻从已知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全部。
- AI解释
词语“一镬之味”出自广东地区,主要用来形容人们对于某些事物持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态度或者习惯。这里的“镬”是指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类似于现在的锅。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一个群体在某个特定方面表现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
详细解释:
- 一镬之味:比喻一群人共享同样的饮食习惯或对某一事件持有统一的看法。
- 用法:多用于描述集体行为、态度或者风俗习惯等,强调的是“共同”二字。常用于描绘某种社会现象或文化习俗上的人们共有的特征。
造句:
- 那个村子的村民都很朴实,无论男女老少都喜爱喝粥吃咸菜,真是一镬之味啊。
- 这个地区的居民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一镬之味,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活动。
- 在这个学校里,学生们对于课外阅读有着共同的热情,大家常常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真是典型的“一镬之味”。
-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这里的市民都喜欢吃热乎乎的火锅,这种饮食习惯可谓是这一地区的“一镬之味”。
- 这些老一辈人都喜欢在傍晚下棋、聊天,真是一镬之味的生活方式。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有趣的广东方言表达。
分词解释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味
wèi
1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道(亦指兴趣)。滋~。2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香~儿。3 情趣:趣~。兴~。意~。津津有~。4 体会,研究:体~。耐人寻~。5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