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候的拼音、解释、组词
节候的简介:
jié hòu
1.时令气候。
1.时令气候。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时令气候。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节候》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用来表示根据季节或月份来划分的时间段,更具体地指的是二十四节气,它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气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农业智慧,是指导农业生产、民俗活动等的重要依据。
详细解释:
- 起源与意义:《节候》源自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农耕实践,反映了古人的智慧。每个节气都对应着特定的日期,在一年中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出现。
- 种类划分:通常将二十四节气分为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等,每个节气代表着自然界的某种变化或气候特点。
- 应用领域:不仅用于农业种植,还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民俗活动等领域。
造句:
- 春风送暖,到了惊蛰节候,春耕的号角已经吹响。
- 每当秋分来临,农民们就会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收获一季的辛勤劳动成果。
- 立夏节候时分,气温逐渐升高,万物生长迅速,人们开始感受到夏天的气息。
- 清明时节,不仅有祭祖的传统习俗,也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
- 冬至来临,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开始,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冬的食物。
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节候》在中国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分词解释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候
hòu
1 等待:等~。~车室。~选人。守~。~补。~场。~审。~诊。2 看望,问好:伺~。问~。3 时节:时~。气~。~鸟。~虫。4 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火~儿。症~。5 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用:~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