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君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君的简介:

tài jūn
1.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唐制﹐四品官之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宋代群臣之母封号有国太夫人﹑郡太夫人﹑郡太君﹑县太君等称。 2.指仙女。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宋时群臣母亲的封号,有郡太君、县太君。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一.太君》:「唐制四品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封称太,此其始也。」

2. 对他人母亲的尊称。《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咱是得个太君的言语,怎生是来耍你?」

太君》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广泛,它通常是特定历史背景和语境下的称谓。根据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太君》一般用于称呼古代或某些特定文化背景下地位较高的女性,尤其是指古代中国的高级女官员、贵族或者将军的母亲等。然而,“太君”更常被用作对年长的已婚女性的一种尊称,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详细解释:

  1. 起源:这个词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用来称呼地位较高或年纪较大的已婚妇女。
  2. 使用场合:在古代,特别是在官宦人家或者贵族家庭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而在现代社会,“太君”一词则较少被直接使用,更多地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文学作品、影视剧中。
  3. 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敬老观念以及对女性地位的认识。

造句:

  1. 在那部反映古代宫廷生活的电视剧中,李家的长者们会称呼王太君为“王太君”以表尊敬。
  2. 李奶奶是社区里的德高望重人物,大家都喜欢尊称她为“太君”,希望得到她的指导和帮助。
  3. 电视剧《大明王朝》中有一幕是皇帝与一位老臣的母亲交谈时称其为“太君”,展现了当时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
  4. 小说家在创作关于古代中国的故事时,经常会用到这个词来描绘某位重要女性角色的形象。
  5. 舞台剧中为了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演员们会在台词中提到一些如“太君”这样的称谓。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