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的拼音、解释、组词

廷尉的简介:

tíng wèi/yù
官名。掌司法刑狱。始置于秦,汉景帝时改称大理,武帝时复称廷尉。东汉后或称廷尉、大理和廷尉卿。北齐至明清都称大理寺卿。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北齐以后称「大理寺卿」。《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后汤以廷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三国演义》第四○回:「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

《廷尉》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主要指古代官署名或其长官。"廷"指的是朝廷,"尉"则有维护、管理之意,在这里特指司法和刑罚事务的管理者。“廷尉”是古代负责国家司法的重要官员。

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中,“廷尉”通常是指主管刑法、审理案件的大臣或机构。它的职责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 制定法律条文
  • 审理重大案件
  • 解释和执行法律
  • 管理监狱事务

“廷尉”这一职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西周到明清各朝,其名称和地位虽有变化,但都是朝廷中负责司法的重要官员。

造句

  1. 在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后,他设置了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全国刑法。
  2. 汉代的张汤曾担任廷尉一职,以其严厉和公正著称。
  3. 廷尉作为朝廷中重要的司法官员,在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4. 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西汉时期廷尉如何审理案件的过程。
  5. 中国古代的刑罚体系复杂,而“廷尉”正是这一系统中的核心人物。

这些句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廷尉”这个词。如果你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或需要更多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tíng

1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朝(cháo )~。宫~。~杖。~试(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对(a.在朝廷中当众对答;b.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

wèi,yù

1 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都~。卫~。太~。2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官。少~。上~。3 〔~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