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的拼音、解释、组词

政教的简介:

zhèng jiào/jiāo
1.政治与教化。 2.指军中号令。 3.政权与教权。参见"政教合一"。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政治与教化。【例】良好的政教,才能促进社会祥和,国家富强。

2. 政治与宗教。【例】政教冲突、政教合一

1. 政治与教化。《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

2. 政治与宗教。如欧洲历史上有「政教冲突时代」。

《政教》这个词组在中国文化中通常指的是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它涵盖了国家治理中的宗教因素以及宗教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尤其是近现代关于政治与宗教关系的一些理念和实践。

详细解释

  1. :指的是一国或地区的统治、管理活动。这里的“政”通常指的是世俗的政治制度和政权机构。
  2. :主要是指宗教信仰和教义,包括各种宗教如佛教、道教等。有时也可以泛指教育、文化或其他类型的指导与教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教分离”的概念并不像西方那样明确。相反,在某些历史时期或思想流派里,认为政治应当考虑并尊重宗教的原则和伦理价值,甚至有将儒家学说中的“道德”理念融入国家治理的倾向。

造句

  1. 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充分考虑了政教之间的和谐共存。
  2. 某些地区试图通过推广传统文化(如儒教)来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这实际上是政教相互作用的一个例子。
  3.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中,政府与宗教领袖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社会发展。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政教关系模式。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开始更加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政教关系问题,并试图寻找共存之道。
  5.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在处理涉及宗教因素的社会事件时,政府需要采取审慎态度并寻求与宗教界的合作。

请注意,“政教”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通常会根据具体语境拆分成“政治”和“宗教”来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分词解释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