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柄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柄的简介:
wén bǐng
1.考选文士的权柄。 2.评定文章的权威。
1.考选文士的权柄。 2.评定文章的权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评定文章、考选文士的权责。唐.姚合〈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诗:「相府执文柄,念其心专精。」《唐语林.卷一.德行》:「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关于“文柄”的词意,需要指出的是,“文柄”并不是一个常见或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结构和语境推测,“文”通常指的是文献、文章或者文化等;而“柄”可以理解为掌握、控制的意思,也可以指代事物的一部分。综合来看,“文柄”一词可能有如下意思:
- 引申义:指的是在文学创作或文化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或方法。
- 比喻义: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能够影响或主导文化现象的要素。
基于上述理解,可以尝试构建几个造句来展示“文柄”的使用方式和语境,虽然这些句子是基于推测构造出来的:
- 为了提升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掌握文柄。
- 在古代,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就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文柄。
- 每个时代的文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柄,以推动文学的发展。
- 教育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把握教育改革的关键文柄。
-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迅速捕捉到社会热点的文柄,进行深入分析。
请注意,以上造句是基于“文柄”的推测性解释而构建,并非该词在标准汉语中的固定用法或准确定义。如果您有其他特定语境或者需要更精确的信息,请提供进一步的上下文。
分词解释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柄
bǐng
1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叶~。花~。2 器物上的把儿:刀~。勺~。3 量词,用于有柄物:一~伞。4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bǎ)~。话~。5 执掌:~政(执掌政权)。~国。6 权:国~。民~。7 根本:“谦,德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