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的拼音、解释、组词

那烂陀的简介:

nà/nǎ/nèi/nā làn tuó
1.亦作"那烂陁"。 2.梵语N?land?的音译。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的佛寺名。唐玄奘﹑义净等入天竺求佛经,皆曾停居此寺。那烂陀寺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学者辈出,是古代印度的最高学府。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的佛寺。在今印度比哈尔省巴腊贡(Baragaon)。相传是帝日王为北印度曷罗社盘社(Rājavamsa)比丘所建,后经历代国王扩建,成为古印度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更是七、八世纪印度佛教最高学府。护法、月护、戒贤、月称等著名论师都曾在此讲学,中国高僧如玄奘、义净等也留学于此。毁于十二世纪。

词语《那烂陀

那烂陀(Nālandā) 是古代印度的一座著名佛教大学,位于现在的印度比哈尔邦境内。它始建于公元4世纪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该词具体含义如下: - 历史背景: 那烂陀寺不仅是学习佛教教义的圣地,也是一个研究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场所。 - 重要性: 它是印度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在8世纪时达到了鼎盛时期。那烂陀寺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高僧,如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曾在此讲学,并且与该寺有密切联系。

造句

  1. 在古代,那烂陀是一座学术的圣殿,无数学生在这里追求真理。
  2. 那烂陀的建筑风格独特,是研究印度佛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3. 那烂陀寺不仅是一个修习佛法的地方,也是当时最先进的知识交流中心。
  4. 古代那烂陀寺曾见证了诸多伟大学者的研究与辩论。
  5. 无数追求学术真理的年轻人曾经不远万里前往那烂陀求学。

分词解释

nà,nǎ,nèi,nā

1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里。~个。~样。~些。~时。~么。

làn

1 因过熟而变得松软:~糊。煮~。2 程度极深:台词背得~熟。3 东西腐坏:腐~。4 灼伤:焦头~额。5 崩溃,败坏:敌人一天天~下去。6 破碎:破~。~纸。7 头绪杂乱:~摊子。8 明,有光彩:~银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