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臭之夫的拼音、解释、组词

逐臭之夫的简介:

zhú chòu zhī fū
追逐奇臭的人。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追逐臭味的人。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后用「逐臭之夫」比喻有怪癖的人。

2. 《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遇合也无常。说,适然也。若人之于色也,无不知说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执乎黄帝,黄帝曰:「厉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虽恶奚伤?」若人之于滋味,无不说甘脆,而甘脆未必受也。文王嗜昌蒲菹,孔子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1>无能与居者,自苦2>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3>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4>。说亦有若此者。 〔注解〕 (1) 知识:相识的朋友。 (2) 自苦:自己感到很苦恼。 (3) 说:音ㄩㄝˋ,喜悦,同「悦」。 (4) 去:离开。

3. 《吕氏春秋》是秦相国吕不韦门下食客的集体著作,全书共二十六卷,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内容综合九流百家,畅论天地人物,多主儒术,而参以道家、墨家之言。〈遇合〉篇主要在谈论君臣相遇,能否彼此投合并无常理可循,有所遇却一定先受喜爱,才能相投合。从前有一个人,身上散发出恶臭的气味,他的父母、兄弟、妻妾以及朋友们,都无法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因此感到苦恼而避居于海滨。然而海滨却有人喜欢他的臭味,终日追随著他,不肯离开。所以人的喜好,也有如此特别而不同于常人的。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逐臭之夫」,比喻有怪癖的人。

1. 追逐臭味的人。后用以比喻有怪癖的人。【例】古人说海边有逐臭之夫,对于他的怪癖,你何必如此大惊小怪?

1. 追逐臭味的人。后用以比喻有怪癖的人。《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所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词语详解

逐臭之夫

  • 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四月十一日早起见繁花有感》,原文为“群芳烂漫,逐臭之夫何所适?”
  • 含义解释: “逐臭”是指追逐臭味,比喻追求那些低俗、没有价值的事物。“逐臭之夫”特指趋炎附势、追腥逐臭的人。这类人往往缺乏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
  • 用法示例: 可以用于批评某些人的行为或态度,形容那些只追求表面利益而忽视道德准则的人。

造句

  1. 对于这种追逐金钱至上的逐臭之夫,我们应该给予批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在商场上,有些人为了赚取不义之财,不惜牺牲职业道德,成为真正的逐臭之夫
  3. 当今社会中,某些人为了个人私利而追逐低俗之事,真可谓逐臭之夫,令人唏嘘不已。
  4.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切忌沦为趋炎附势、追腥逐臭的逐臭之夫
  5. 在面对道德选择时,有些人可能成为追求眼前利益而非长远价值的逐臭之夫

分词解释

zhú

1 强迫离开:~客令。放~。驱~。2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步。~个。~渐。~年。~一。3 追赶:~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争相取胜)。追~。笑~颜开。

chòu,xiù

1 不好闻的气味,与“香”相对:~味儿。~氧。恶~。2 香气:“左佩刀,右备容~,烨然若神人”。3 惹人厌恶的:~钱。~美。~架子。~名远扬。4 狠狠地:~骂一通。5 指子弹、炮弹坏,失效:~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fū,fú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3 〔~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