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圆券的拼音、解释、组词
金圆券的简介:
jīn yuán quàn/xuàn
国民党政府在1948年发行的一种纸币。
国民党政府在1948年发行的一种纸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国民政府于民国三十七年(西元1948)发行的一种纸币。
《金圆券》是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政府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和财政危机,在中国发行的一种货币。它是国民政府为了克服严重的财政困难、稳定金融市场而进行的一次尝试,但由于多种原因最终失败。
详细解释:
-
背景: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1946-1949),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困境,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加剧和财政赤字高企。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国民政府于1948年开始发行金圆券。
-
特点:金圆券是以黄金为价值基础的一种纸币,最初的设计是为了替代法币,旨在稳定市场并恢复经济秩序。但因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战争消耗和政策失误等问题,导致金圆券迅速贬值,最终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
影响:金圆券发行后不久就出现了严重的货币贬值现象,引发了社会经济的巨大混乱,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失败的原因包括财政管理不善、物资供应紧张以及政治腐败等多方面因素。
造句:
-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失误,导致发行的金圆券迅速贬值,整个国家陷入了通货膨胀的泥潭。
- 在抗战胜利后的几年里,国民政府为了应对严峻的财政状况而推出了金圆券,但最终却未能挽救经济的颓势。
- 民众对于金圆券的信心逐渐消失,纷纷转而囤积黄金和物资,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混乱。
- 金圆券的发行和贬值过程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时一个重要的案例,揭示了货币制度对国家命运的巨大影响。
- 虽然金圆券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几个月的时间,但它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却是深远持久的。
分词解释
金
jīn
1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2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3 钱:现~。基~。挥~如土。4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5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6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友情深)。~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城汤池。7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鱼。~乌(太阳)。~龟。~丝猴。8 中国朝代名:~代。9 姓。
圆
yuán
1 从中心点到周边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形:~形。~圈。~周。~锥。~柱。2 完备,周全:~满。~全。3 使之周全:自~其说。~谎。~场。4 占梦以决吉凶:~梦。5 宛转,滑利:~滑。~润。6 运转无碍:~熟。~通。7 货币单位。亦作“元”。8 姓。
券
quàn,xuàn
1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债~。国库~。入场~。证~。稳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