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知所措的拼音、解释、组词

莫知所措的简介:

mò zhī suǒ cuò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不知所措」。见「不知所措」条。

2. 此处所列为「不知所措」之典源,提供参考。 #《管子.七臣七主》1>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得六过一是,呼呜美哉!成事疾。申主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近远以续明,皆要审,则法令固。赏罚必,则下服度。不备待而得和,则民反素也。惠王2>丰赏厚赐以竭藏,赦奸纵过以伤法。藏竭则主权衰,法伤则奸门闿,故曰:「泰则反败矣!」侵主好恶反法以自伤,喜决难知以塞明,从狙而好小察,事无常而法令申,不,则国失势。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声。四邻不计,司声不听。则臣下恣行,而国权大倾,不,则所恶及身。劳主不明分职,上下相干,臣主同,则刑振以丰,丰振以刻,去之而乱,临之而殆,则后世何得。振主3>喜怒无度,严诛无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4>,则人反其故。不5>,则法数日衰,而国失固。芒主通人情以质疑,故臣下无信,尽自治其事,则事多。多则昏,昏则缓急俱植,不,则见所不善。余力自失而罚,故主虞而安,吏肃而严,民朴而亲。官无邪吏,朝无奸臣,下无侵争,世无刑民,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论语.子路》。 (2) 惠王:本文所提「七主」,唯独此处作「王」,疑为「主」之误。 (3) 振主:擅作威福的暴君。 (4) 错:通「措」,安置。 (5) :通「悟」,觉悟。〔参考资料〕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 此处所列为「不知所措」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第一个提出国富兵强理论的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著的建树,也被奉为法家之祖。他辅佐齐桓公,使他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桓公尊为「仲父」。《管子》一书是他的思想代表作。在〈七臣七主〉篇中,评论七种国君和七种臣子行为的得失。说明君主治国的态度和方法,在在影响了臣子和人民的行为。其中提到一种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无常,动辄严厉治罪而杀人,绝不宽赦,那么臣子就会震惊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时觉悟,则国家的法度日渐衰败,国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后来「不知所措」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也有人以为这句成语是从《论语.子路》中,孔子所说的「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演变而来。一个国家不行礼乐,刑罚不公平,人民当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论语》原文中的「错」,就是「措」的通假字。

1. 惊慌失度,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语出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九.李昌遐诵消灾经验》:「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也作「不知所措」、「未知所措」。

《莫知所措》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突然遇到情况或处于困难、尴尬处境时,感到不知如何是好、手足无措的状态。具体解释如下:

  • 释义:“莫”表示不知道,“知”指知道,“所措”则意为该怎样处置。“莫知所措”即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意思。
  • 用法: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复杂情况或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因缺乏经验、准备不足而感到的困惑与无奈。
  • 情感色彩:带有消极的情感色彩,多用来描述人处于困境中的负面情绪。

接下来提供五个使用“莫知所措”的例句:

  1. 在得知公司计划裁员的消息后,小李瞬间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未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使游客们在山顶上陷入了莫知所措的状态,大家四处寻找避雨的地方。
  3. 老板突然宣布要进行大范围的改革,这让员工们感到非常迷茫和焦虑,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4. 当他第一次站在众人面前做演讲时,紧张的情绪使他变得非常手足无措,话也说不利索了。
  5. 小张在参加面试时因为过于紧张而回答问题支支吾吾,显得十分莫知所措。

分词解释

mò,mù

1 不要:~哭。2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4 古同“漠”,广大。5 姓。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suǒ

1 处,地方:住~。哨~。场~。处~。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3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6 姓。

cuò

1 安放,安排:~手。~辞。~置。~身。2 筹划办理:~施。~办。筹~。举~失当。3 弃置: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