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的拼音、解释、组词

被发的简介:

bèi fā
1.谓发不束而披散。《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庄子.田子方》:"孔子见老耼,老耼新沐,方将被发而干,慹然似非人。"《宋书.武帝纪中》:"爰暨木居海处之酋,被发雕题之长,莫不忘其陋险,九译来庭。"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一说为断发。详"被发文身"。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披散著头发。语出《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因披发为夷狄习俗,故亦比喻被夷狄所同化。《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也作「披发」。

被发》这一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指的是头发散开的状态或未经束发的行为。在现代语境中,“被”一般是指“被子”,但结合上下文和古代文献的理解,“被发”可以理解为一种特定的发型或状态,尤其在描述古人(特别是古代中国、古代欧洲等地区)的生活方式时。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被发”一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在讨论古代的风俗习惯或是描述某种民族的特点时。例如,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发”可能意味着头发自然垂下或未束冠、戴帽的状态。
  • 象征意义:在一些文化和历史研究中,“被发”往往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自由、原始状态等。

造句

  1. 古代时期,有些部落的战士会选择“被发”,以展现其英勇与自由。
  2. 在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描绘贾宝玉时,有时也会提到他“被发披肩”,以此来表现他的贵族气质和自由洒脱的性格。
  3.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被发”往往被视为一种原始或未开化状态的象征。
  4. 在古代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常会看到关于不同民族“被发”的描述,用来区分其文化和生活习惯。
  5. 被发”一词有时也被用于描绘某种特定的历史场景或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形象。

请注意,“被发”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且通常需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来理解其确切含义。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一般性的理解和推测,并非来自严格的古文献分析。

分词解释

bèi,pī

1 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子。~单。棉~。毛巾~。羽绒~。~褥。2 盖,遮覆:~覆。泽~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 遭遇,遭受:~灾。~难(nàn)。4 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老板)辞退了。5 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动。~告。~批评。~剥削。

fā,fà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2 放,射:~射。百~百中。焕~。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4 散开,分散:~散。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6 打开,揭露:~现。~掘。7 产生,出现:~生。~愤。奋~。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9 显现,显出:~病。~抖。~憷。10 开始动作:~动。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