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使的拼音、解释、组词
节使的简介:
jié shǐ
1.节度使的省称。 2.持符节的使者。
1.节度使的省称。 2.持符节的使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节使》词义详解
节使,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节使”所指的具体职位和职责有所不同。
-
唐代至宋代:通常指的是被朝廷授予“节度使”的高级军政长官,负责管理一个或多个州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军事、行政事务。节度使是地方上的最高权力者之一,在某些特殊时期也兼任地方上的最高行政职务,拥有较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
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节使”有时指被朝廷派遣到某一地区进行临时巡视或处理特定事务的官员。他们通常持有皇帝授予的符节(即“节度”),代表中央行使一定的职权。
-
现代意义:“节使”这个词现在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某些古代文学作品、历史书籍或者文化典籍中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用以描述具有类似职能的人物或角色。
造句
- 在唐朝,李靖被封为节度使,负责镇守西部边境。
- 宋朝时期,由于边防危机四起,朝廷频繁任命节使前往前线指挥作战。
- 明代的王阳明曾短暂担任过江右节使之职,他不仅成功平定了叛乱,还深入研究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 虽然在清朝已经没有正式的“节度使”一职,但像林则徐这样的官员仍被赋予了类似职责,以应对边疆事务。
- 在某部历史剧中,一名虚构的南宋将领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而获封为江南大节使之位。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节使”在不同朝代背景下有着各自独特的含义和职能。
分词解释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