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匕见的拼音、解释、组词
图穷匕见的简介: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见,音ㄒ|ㄢˋ,显露。「图穷匕见」指战国时荆轲欲刺秦始皇,藏匕首于地图中,地图打开至尽头时,露出匕首。#典出《战国策.燕策三》。后用「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
2. #《战国策.燕策三》1>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2>奉3>樊於期4>头函5>,而秦武阳6>奉地图匣,以次进7>至陛8>下。秦武阳色变振恐9>,群臣怪之,荆轲顾笑10>武阳,前为谢11>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12>,愿大王少假借13>之,使毕使14>于前。」秦王15>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16>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17>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掺其室。时怨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 (2) 荆轲:?∼西元前227,字公叔,战国时卫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失败被杀。 (3) 奉:通「捧」,双手捧著。 (4) 樊於期:?∼西元前227,战国时秦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之庇护,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希望得其首级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5) 函:匣、盒子。 (6) 秦武阳:燕国的勇士,生卒年不详。据说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都不敢迎著目光看他。 (7) 以次进:按前后次序行进。 (8) 陛:殿前台阶。 (9) 振恐:震惊、畏惧。 (10) 顾笑:回头露出笑容。 (11) 谢:述说、表白。 (12) 振慴:恐惧、害怕。慴,音ㄓㄜˊ。 (13) 假借:宽容。 (14) 毕使:完成使节任务。 (15) 秦王:秦始皇。 (16) 发:打开。 (17) 揕抗:击刺、抵御。揕,音ㄓㄣˋ。〔参考资料〕 《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3. 战国末期,秦国势力强盛,不断出兵侵占其他国家的领土。当时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弱小国家,最初,燕王为了与秦国友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为人质,但没有受到秦国善待,后来逃回了燕国。太子丹为了抵抗秦国的侵略,同时也为了报仇,于是授命荆轲刺杀秦王,并指派秦武阳担任助手。荆轲到了秦国后,就先以价值千金的物品,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请他在秦王面前美言一番,并表明此行的目的。秦王听说燕国带来了督亢的地图以及重金悬赏的樊於期首级,非常高兴,赶紧在咸阳宫接见。荆轲捧著装有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在后则捧著装有地图的匣子,二人依序走到殿前的台阶。秦武阳脸色惊恐,荆轲赶紧解围说:「北方偏远地区的乡下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请大王宽容,好让他完成使命。」接著荆轲献上地图,在秦王面前慢慢的打开,一直到地图的尽头,露出了一把匕首。这时候荆轲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则拿起了匕首向秦王刺去,结果没刺中。秦王大吃一惊,站了起来,拉断了袖子。最后荆轲行刺失败,反而被杀。后来「图穷匕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
1. 地图展尽,匕首出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典出《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例】他暗中攻击总经理不能得逞,这次在会议桌上终于图穷匕见公开指责漫骂起来了。
1. 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献燕国的地图,而藏匕首于图中,以谋刺秦王的故事。典出《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后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如:「他私下挪用公款来周转,没想到图穷匕见,终于吃上官司。」也作「图穷匕现」、「图穷匕首见」。
《图穷匕见》出自于古代的历史典故,比喻事情发展到无法隐藏真相或矛盾冲突被彻底揭露出来的情景。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秦王在燕国国君面前宴请荆轲的故事。
成语解释:
- 图:指地图;
- 穷:尽、完;
- 匕见:比喻事情的本来面目被暴露出来。
所以,《图穷匕见》用来形容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真相或问题的本来面目完全显露无遗。也常用于表达矛盾冲突在关键时刻彻底爆发或事情的真实情况最终显现。
造句:
- 经过这次财务审计,公司的财务丑闻终于被图穷匕见。
- 等到警方深入调查,这个案件的所有秘密都逐渐图穷匕见了。
- 在会议结束时,大家已经很清楚彼此的不同意见,问题的矛盾图穷匕见。
- 他以为可以蒙混过关,没想到这次事件的真相很快就图穷匕见。
-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两人的恩怨终于图穷匕见。
以上句子均展示了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情况。希望这些例句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图穷匕见》这个成语。
分词解释
tú
1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2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3 画:画影~形。4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5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qióng
1 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2 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3 达到极点:~目。~形尽相。~兵黩武。4 完了:~尽。山~水尽。日暮途~。5 推究到极点:~物之理。~追(➊极力追寻;➋尽力紧追)。~究。bǐ
1 〔~首〕短剑。2 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箸”。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