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恤的拼音、解释、组词

国恤的简介:

guó xù
1.国家的忧患﹑危难。 2.指帝后之丧。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值得忧恤的国事。《左传.襄公四年》:「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

2. 国丧。《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纪一》:「朕以国恤方新,诚有未忍。」

词语《国恤》的详细解释

国恤 (Guó xù) 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中国的一种政治和文化传统。这个词语的含义是指国家或朝廷为悼念逝去的君主、重要官员或其他有重大贡献的人物而举行的哀悼活动。它通常涉及特定仪式、祭奠典礼以及相应的官方声明等。

国恤”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其中提到:“天子之丧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这表明在古代中国,对于不同身份的人去世,有严格的礼仪规范。但更广义上,“国恤”泛指对逝者的正式悼念和哀思表达。

造句

  1. 古时候,每当君主驾崩,全国上下都要进行国恤活动,以示哀悼。
  2. 朝廷为了彰显对先皇的尊敬与缅怀,特意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国恤仪式。
  3. 在古代,皇帝去世后,朝中要组织国恤活动,文武百官皆需参与。
  4. 这次国恤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祭奠,更是表达国家对于逝者敬仰之情的一种方式。
  5. 历代王朝对功勋卓著的臣子去世都会举行国恤仪式以表彰其贡献并表示哀悼。

这些造句旨在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国恤”这一词汇的应用场景和含义,涵盖了历史传统、官方行为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

分词解释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1 对别人表同情,怜悯:~刑(施刑慎重,不严刑以逼供)。体~。2 救济:~金。抚~。3 忧虑:~~(忧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