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幸民的简介:

xìng mín
1.谓侥幸于万一之民。亦指不务正业而得过且过之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务正业而苟且度日的人。《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

关于“幸民”这个词汇,需要注意的是,“幸民”并不是一个常见或标准的中文词语。在古汉语中,“幸”常用于指皇帝对某些人的宠爱,而“民”是百姓的意思;但是在这种组合下,直接翻译为“幸福的人民”或“受到恩惠的人民”,可能更贴近其含义。

因此,在给出的五个造句中,我们将“幸民”理解为受到幸运或待遇好的人民。请注意,这些句子是以这一解释为基础构建的:

  1. 经过这次改革,许多企业得到了政策上的优待,让很多普通工人成为了幸民。
  2. 他的一生十分顺遂,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可以说是命运中的幸民。
  3. 这次公益活动的目标是帮助更多不幸的人成为社会的幸民,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4. 历史上的幸民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得到了额外的恩赐或福利,这种现象在古代中国较为常见。
  5. 在这次慈善晚宴上,许多企业家慷慨解囊,希望能够帮助那些不幸的家庭变成幸福的幸民。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中,“幸民”并不是一个正式用词,且上述句子是基于特定情境构建的例子。如需更准确、正式或传统意义上的表达方式,请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以便进一步优化解释和例句。

分词解释

xìng

1 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运。侥~。~存。~免。~未成灾。2 福气:~福。荣~。3 高兴:庆~。欣~。~甚。4 希望:~勿推却。~来告语之。5 宠爱:宠~。得~。6 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巡~。7 姓。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