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的拼音、解释、组词

庙堂的简介:

miào táng
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朝廷。【例】身处庙堂之上,应不忘民间疾苦。

1. 宗庙。《礼记.礼器》:「庙堂之上,罍尊在阼,牺尊在西。」《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2. 朝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孤本元明杂剧.活拏萧天佑.第一折》:「你是那调和鼎鼐庙堂臣,扶危救困安邦器。」

《庙堂》,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多用来指代朝廷,即古代帝王处理政务、决策国家大事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指一座具体的建筑,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在不同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其含义可能会有所延伸或变化。

详细解释:

  1. 词源分析:庙堂一词中的“庙”在古代可以指供奉祖先或神灵的场所,“堂”则常用来指官署、厅堂。因此结合在一起,便引申出了朝廷、政府的含义。
  2. 历史意义: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庙堂是政治权力的核心之地,象征着国家的治理中心和最高决策机构。通常与君王、大臣及各种政务活动相关联。

造句:

  1. 古代士人常以“庙堂之高”自许,表示他们希望能够参政议政,为国效力。
  2. 他在朝中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最终成为了朝廷重臣,在庙堂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3. 虽然他出身微贱,但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才华,最终得以跻身庙堂之林,成为了一名高级官员。
  4. “庙堂无计容疏放”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陈师道的诗作《示王生》,表达了作者虽有才华却难于庙堂之中施展抱负的心情。
  5.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许多忠臣良相尽管在庙堂之上竭尽忠诚,也难以挽救国家的命运。

分词解释

miào

1 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宗~。太~。2 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岳~。寺~。3 王宫的前殿,泛指朝廷:~堂。

táng

1 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2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房。~兄弟。3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公~。过~。4 量词:上了一~课。一~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