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古的拼音、解释、组词

引经据古的简介:

yǐn jīng jù gǔ
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引经据典」。见「引经据典」条。

2. 此处所列为「引经据典」之典源,提供参考。 《后汉书.卷六二.荀干钟陈列传.荀淑》(荀爽)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及逢1>卒,爽2>制服3>三年,当世往往化以为俗。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4>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 〔注解〕 (1) 逢:袁逢,东汉汝南汝阳人,生卒年不详,为人宽厚笃信,灵帝时为司空,卒谥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谞,东汉颍川颍阴人,为荀子第十二世孙,字慈明,十二岁能通《春秋》、《论语》。桓帝时拜为郎中,后遭党锢之祸。献帝时为司空,与王允等人欲共除董卓,但不久即病死。 (3) 制服:在父母丧期中穿的丧服。 (4) 私谥:古时对道德、功勋、文章有特殊成就的人,死后常由亲属或门生故吏加以谥号,称为「私谥」。相对于君主封赠的谥号而言。谥,同「谥」。

3. 此处所列为「引经据典」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荀淑是战国荀子的第十一世孙,他的品行高洁,博学多闻,有「神君」之称。虎父无犬子,他的八个儿子也都才华出众,时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是荀淑的第六个儿子,论到才学,则是排第一位,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荀爽自幼聪明好学,十二岁时便能通晓《春秋》、《论语》。桓帝时,太常赵典荐举荀爽至孝,拜为郎中。后来为了躲避党锢之祸,荀爽隐居汉水滨十余年,专事著述,著有《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书,而有硕儒之称。党锢解除之后,司空袁逢荐举荀爽为官,但荀爽未就职。当时社会动乱,礼教崩坏,人们通常不为妻子服丧,或在为父母服丧期间仍到别人家中吊问丧疾,或者私自为死去的长辈加封谥号,这些行为都是违反礼节的。荀爽便引用典籍里的记载,来纠正时人错误的礼教观念,虽然没有完全改变当时人的习俗,也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后来「引经据典」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引用经书典籍等做为说话、作文的依据。

1. 引用经典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依据。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之一.序》:「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

《引经据古》的详细解释

"引经据古"是一个汉语成语,其主要意思是指引用经典的文献或古代的事例作为依据来论证观点、说明道理。这个词常用于形容人言辞凿凿、有理有据,强调其论述之充分性和可靠性。

解释

  • :指的是引用。
  • :通常指儒家经典或其他权威的书籍文献,泛指经过长期考验或公认的重要著作。
  • 据古:即依据古代的事例或传说。"古"在这里代表的是历史的、传统的或经典的材料。

这个词常常用于评价一个人在表达观点时,是否能够恰当地引用经典文献或历史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具有很高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造句

  1. 他引经据古,论证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2. 在辩论中,他成功地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内容,证明了自己的主张。

  3. 她说话总是引经据古,让人觉得既严谨又深奥。

  4. 讲座上,她多次提到《诗经》,使得听众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现代问题的思考深度。

  5. 这篇文章引经据古,论证了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6. 作者不仅引用了经典如《论语》中的论述,还结合当代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7. 他经常引经据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让听者感到非常有说服力。

  8. 在一次关于文化传承的讨论会上,他的发言多次援引古代典籍,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9. 这本书之所以值得一读,是因为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还引经据古地引用了许多权威文献和历史事实。

  10. 作为一部学术著作,《XXX》通过大量严谨的研究与论证,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引经据古”这一成语,并强调其在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词解释

yǐn

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4 退却:~退。~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jù,jū

1 凭依、倚仗:~点。~险固守。2 占有:窃~。盘~。~为己有。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字~。证~。单~。论~。契~。言之有~。4 按照:~实。~称。依~。~事直书。

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