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和殿的简介:
tài hé/hè/huó/huò/hú diàn
1.在北京故宫太和门内。为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中之最大者。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明成祖永乐年间初建﹐名奉天殿。嘉靖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太和殿。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
1.在北京故宫太和门内。为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中之最大者。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明成祖永乐年间初建﹐名奉天殿。嘉靖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太和殿。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故宫三大殿之一,在北平旧紫禁城太和门内,清帝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其他国家大庆典,均御此殿受贺。
《太和殿》是位于中国北京故宫(紫禁城)中的一座重要宫殿,它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下面是对“太和殿”一词的详细解释,并提供五个相关造句。
解释
- 名称由来:“太和”二字取自《周易》中的“至哉天地,万物资始”。象征着和谐与和平。
- 位置: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最北端,是整个故宫的中心点。
- 建筑特点:
- 太和殿占地面积之大,在古代中国仅皇帝才能享用如此规模的宫殿。它长63.9米,宽37.15米,高28米。
- 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覆盖,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之一。
- 殿内装饰精美,有金龙盘旋的雕梁画栋、精致繁复的彩绘图案以及珍贵的文物陈列。
- 历史意义:太和殿不仅是皇权象征,也是国家礼仪的重要场所。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朝会、册封仪式都在此举行。
造句
- “每年的春节大典都会在太和殿举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与文化自信。”
- “故宫博物院计划举办展览以庆祝太和殿建殿600周年,展示了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
- “我有幸参观过太和殿,那宏伟壮观的景象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 “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进入太和殿,普通民众只能远观而不能踏入一步。”
- “太和殿不仅是明清两朝的政治中心之一,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以上是“太和殿”的详细解释及其五个相关造句。通过这些句子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座宫殿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
太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和
hé,hè,huó,huò,hú
1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2 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3 平息争端:讲~。~约。~议。~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5 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6 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10 姓。
殿
diàn
1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宫~。宝~。金銮~。~堂。~阁。~上虎(喻敢谏之臣)。~试。2 〔~下〕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3 在最后:~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