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民告示的拼音、解释、组词
安民告示的简介:
ān mín gào shì
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时借以安定民心的政事布告。
1. 旧时借以安定民心的政事布告。
词语:安民告示
解释: “安民告示”是一种古代官府发布的公告,旨在向百姓传达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的信息。这种告示通常由地方官员发布,内容可能涉及政策宣导、灾害救济、法律条文说明等,目的是为了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社会中,安民告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 目的与作用:通过公开宣布政府的方针政策或重要决定,使百姓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减少误解和谣言。同时,也体现了统治者对民众基本权益的关注。
- 形式特点:往往以文告的形式发布,并且文字精炼、内容明确。
造句
- 县令为了安抚民心,发布了安民告示,详细解释了最近税收政策的调整目的。
- 洪水过后,官府迅速组织发放救灾物资并张贴安民告示,安抚受灾群众的情绪。
- 春耕在即,乡绅代表政府发布了安民告示,提醒农民注意农时,预防病虫害。
- 官府为了平息民间的不满情绪,专门下发了安民告示来澄清事实真相。
- 为庆祝丰收年景,地方官员特地发布了一张喜庆的安民告示,向民众宣告这一好消息。
这些句子展示了“安民告示”在古代社会中的多样用途和重要性。
分词解释
安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告
gào
1 说给别人,通知:~谕。~知。~诫。~诉。报~。劝~。奔走相~。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发。~状。控~。3 表明,请求:~老。~急。自~奋勇。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成。~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
示
shì
1 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警。~范。~弱。~威。~众。~意。告~。指~。请~。2 对来信的敬称: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