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供的拼音、解释、组词

上供的简介:

shàng/shǎng gōng/gòng
1.唐宋时所征赋税中解交朝廷的部分。 2.旧时用物品祭祖或敬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宋时地方上交给朝廷的赋税。《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二》:「分天下之赋以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东坡料明年民必然大饥,因又奏请朝廷,免上供米一半。」

2. 以祭品供奉祖先或神明。《红楼梦》第五三回:「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著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此时人人都饱的要涨了,一样一样的菜拿上来,只摆一摆,便撤了下去,就和上供的一般。」

词语详解:上供

含义释义:上供”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常指将物品(如粮食、布匹等)或钱款献给皇帝或其他高级官员的行为,作为一种形式上的敬奉。它也可泛指向上级或长辈奉献或敬献礼品、财物。

现代常用语境中的解释: 在现代用语中,“上供”这个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可能会被提及,比如描述某种传统礼仪或者民间习俗中向神灵、祖先等进行祭拜时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或规范的语言环境中,“上供”的表达较为少见,更多地会被替换为“进贡”、“献礼”等词。

相关词汇: - 上供品:指用于“上供”的物品。 - 祭祀:一种宗教仪式,通过祭拜活动来向神灵或祖先表示敬意。 - 进贡:在古代多指臣民向君王进献财物或礼品的行为。

造句示例:

  1. 古代皇帝常收到各地官员的上供品,以显示其统治地区的富庶和忠诚。
  2. 在春节期间,村民们会到庙宇进行上供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3. 这位商人为了拉近与地方官的关系,定期送上各种名贵的上供物品。
  4. 传统的上供仪式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5. 节庆时分,许多家庭选择进行上供活动以纪念祖先,并祈求家人幸福安康。

分词解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gōng,gòng

1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给(jǐ)。~求。~应。~需。~销。提~。~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