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吏的拼音、解释、组词

下吏的简介:

xià lì
1.低级官吏;属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属吏。《左传.哀公十五年》:「寡君使盖备使,吊君之下吏。」《淮南子.主术》:「大臣专权,下吏持势。」

2. 交付司法官吏审讯。《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园壖地,当下吏治。」《汉书.卷四三.朱建传》:「人或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

词语详解

下吏(xià lì)一词通常指的是处于低位或地位较低的官员,或者是受上级指挥而执行具体任务的公职人员。这个词汇在古代尤其常见于官场文化中,用来描述那些等级低于其他同僚或是普通公务人员的角色。它既可以指代个人身份,也可以泛指某类群体。

造句

  1. 历史文献中:在《三国志》中记载:“公遣下吏诣袁绍。”这句话的意思是曹操派遣地位较低的官员去拜见袁绍。

  2. 古文作品里:《红楼梦》第三回中,贾雨村因“下吏无能”而感到惭愧。这里,“下吏无能”指的是作为地方官员的自己未能做出更大贡献。

  3. 现代语境中:虽然现在社会结构早已改变,但在某些正式场合或是公文往来中仍然会用到类似词语,如:“王局长亲自出马,安排下吏去基层调研。”这里的“下吏”是指负责具体事务的实际执行者。

  4. 官场小说中的描写:在一些以古代为背景的小说里,常常可以找到这样的描述:“李大人派一名下吏前去传话。”这表现了官员之间委托他人办事的常见情形。

  5. 现代管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下级员工”有时也被比喻成“下吏”,如:“公司决定让技术部的几位下吏负责新项目的研发工作。”

以上句子展示了"下吏"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从古代典籍到现代语言环境中都可能被使用。

分词解释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