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观的拼音、解释、组词

七观的简介:

qī guān/guàn
1.儒家称《尚书》可供借鉴的七个方面。《尚书大传》卷五:"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尧典》可以观美。"《孔丛子.论书》亦提"七观",但内容﹑次序与《尚书大传》略有不同。 2.辞赋篇名。元袁桷作。见"七观帖"。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尚书》可供借镜的七种好处。从〈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可以观治,〈尧典〉可以观美。此即七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

实际上,“七观”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或在汉语中常见使用的一个固定词语,它可能来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或者是在某个语境下的创造。因此,在正式的文献、辞典中,并没有“七观”这一词条的具体定义和解释。

不过,根据推测,“七观”可能意指通过七个不同的视角或方式来观察或分析某件事情,这样的概念在很多领域都有实际应用:比如哲学思考、艺术鉴赏、科学研究等。通常会用这种方法来确保对某一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与研究,以期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如果按照这一含义来理解,“七观”的解释可以是:指通过七个不同的观点或方法来观察、理解和分析事物,旨在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对象。

以下是根据这种概念构造的五个造句:

  1. 艺术评论家在评价这幅画作时采用了“七观”策略,从历史背景、色彩运用、构图设计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致剖析。
  2. 在进行市场调研时,企业决策者采用“七观”方法,分别从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动态、政策环境等方面入手,力求全面掌握市场状况。
  3. 学术研究中,“七观”策略被用于探究某一理论的真伪与价值。例如,在探讨量子力学时,可以从实验验证、哲学解释、应用前景等七个方面进行考察。
  4.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团队可以采取“七观”的思维方式,从技术角度、经济影响、社会效应等多个维度入手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5. 对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运用“七观”方法,通过文本细读、历史背景研究、作者生平探究等七个方面来深入理解其内涵与意义。

分词解释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