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的拼音、解释、组词

东夷的简介:

dōng yí
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 2.指三国吴。 3.特指清朝统治者。 4.旧指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商周时代对山东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或邦国的通称。《文选.扬雄.长杨赋》:「其后熏鬻作虐,东夷横畔。」《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

东夷》词语详解

东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地区的族群或部落的一种称谓。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含义有所不同。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用法:在这一阶段,东夷主要指的是东部海域沿岸的诸多部族,它们各自为政,不统一归属某个强大的中央政权。如《左传》、《国语》等文献中就有对东夷的具体描述与记载。

  2. 秦汉以后的历史变迁: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许多原先被归类为“东夷”的部族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有的甚至融入了华夏民族之中。但“东夷”一词依然常用于指代那些未完全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东方族群。

  3. 现代历史学研究中的用法:在当代学者的研究中,“东夷”更多地用来指称古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族群或部落联盟,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结构等。它反映了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

5个造句

  1. 在春秋时代,齐国的疆域西至中原,北到燕山,东至大海,南抵楚地,其中就包括了对东方族群“东夷”的征伐与治理。

  2. 古代文献中提到,“东夷”之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许多学者前往研究。

  3.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提出“尊王攘夷”,这里的“夷”主要指的就是当时的“东夷”族群。

  4. 《左传》记载:“楚子使申叔去之齐,因使之聘于宋。……及齐侯以币聘,曰:‘请以师致齐国君焉。’对曰:‘是不为盟主矣,君若惠顾敝邑,存之以德,则小国之愿也;不然,犹无为夷狄谋也。’”这里“夷”即指“东夷”。

  5. 据《史记》记载:“齐桓公田于琅邪,见一女子从牛后出,曰:‘吾是东夷之女,名曰卫姬,请归与君生子焉。’”此处描述了齐桓公在东方地区的冒险经历。

以上句子尝试展示了“东夷”这一词汇在古代文献中的运用场景,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分词解释

dōng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作~。4 姓。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4 弄平:~为平地。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 怡 ”,喜悦。9 同“ 痍 ”,创伤。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