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莩的拼音、解释、组词

饿莩的简介:

è fú/piǎo
也作“饿殍”。饿死的人:饿莩遍野|立望饿殍之满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饿死的人。《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也作「饿殍」。

《饿莩》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其中“饿”指因饥饿而无法进食,“莩”意为腐烂、无用或被废弃的人。综合来说,“饿莩”指的是由于极度贫困和饥饿以至于无法活命,最终成为社会上被认为毫无价值的群体。

详细解释

  1. 含义:饿莩主要是用来形容因饥荒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生活极其困苦,甚至到了生命无法维持而不得不被遗弃的人。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者的同情和无奈。
  2. 引申义:有时,“饿莩”也用于比喻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如政策失误、自然灾害等)而导致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最终陷入极端困境的群体。

造句

  1. 历史上的大饥荒往往会导致大批饿殍出现,百姓苦不堪言。
  2. 面对如此多的饿莩,他深感悲悯,决定捐赠粮食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3.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饿莩现象的发生,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4. 战乱之后的荒地上,到处都是饿殍,一片萧条景象令人心痛。
  5. 在那个年代里,由于连年战乱和天灾不断,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饿殍。

这些句子展示了“饿莩”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及其深刻的社会含义。

分词解释

饿

è

1 肚子空,想吃东西,与“饱”相对:我不~,你吃吧!饥~。~殍(饿死的人)。2 使受饿:注意别~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