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负的拼音、解释、组词
逋负的简介:
bū fù
1.拖欠赋税﹑债务。 2.指未偿的仇恨。 3.拖欠;短少。
1.拖欠赋税﹑债务。 2.指未偿的仇恨。 3.拖欠;短少。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拖欠赋税。《史记.卷一二○.汲郑列传.郑当时》:「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2. 泛指各种未偿的债务或仇恨。《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段颎》:「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逋负》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指未偿还的债务或拖欠的赋税。它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逋”和“负”。其中,“逋”指的是拖延支付或未能及时归还,带有时间上的延迟;而“负”,则指的是一种责任、负担或者欠债的状态。综合起来,“逋负”就代表了那些长期未偿还的债务或是尚未支付的赋税。
造句
- 古代农民为了生活常常需要借贷度日,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时归还,最终导致了沉重的逋负。
- 李大人上任后,便着手清理县中的逋负问题,希望能减轻百姓的负担。
- 在那个时代,很多商人都面临着巨大的逋负压力,因为市场竞争激烈,资金回笼慢。
- 老王年轻时因经商失败留下的逋负,成了他余生的心结。
- 为了解决家庭的逋负问题,小张决定去大城市打工,争取早日还清欠款。
这些句子展示了“逋负”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商人乃至地方政府等面临的债务或负担情况。
分词解释
负
fù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伤。~屈。5 具有,享有:久~盛誉。6 欠(钱):~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10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