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的拼音、解释、组词
头陀的简介:
tóu/tou tuó
佛教苦行之一。僧人行头陀时,应持守十二项苦行,分衣、食、住三类,即穿粪扫衣(百衲衣)、常乞食、住空闲处等。依此修行的称“修头陀行者”。后也用以称呼行脚乞食的和尚。
佛教苦行之一。僧人行头陀时,应持守十二项苦行,分衣、食、住三类,即穿粪扫衣(百衲衣)、常乞食、住空闲处等。依此修行的称“修头陀行者”。后也用以称呼行脚乞食的和尚。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用语。梵语dhūta的音译。指修习十二种苦行的比丘。也译作「杜多」、「杜荼」。
2. 习俗上又将行脚乞食的出家人称为「头陀」。此僧人通常还保留有部分的头发。
《头陀》的详细解释
头陀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和行者,意译为“抖擞”,即抖落尘埃、洗涤心灵的意思。在佛家术语中,“头陀”特指以苦行为修行的方法,通过种种艰苦的生活方式来净化心灵,磨炼意志。这种修行方法多表现为乞食、露宿等,旨在去除物质欲望和世俗困扰。
在佛教经典中,头陀行者被认为拥有较高的修持水平,能够更好地遵循佛法教诲,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头陀僧侣通常生活简朴,没有固定的住所或财产,过着流浪的生活,以此来实践佛教的非执着、无我思想。
造句
- 他是一位真正的头陀行者,在山林间独自修行多年,以最简单的方式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 寺庙里有一位头陀僧人,每日乞食为生,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 这位禅师决定跟随佛陀的教导,过上头陀生活,以此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力量。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或许不能完全效仿头陀僧人的生活方式,但可以从中汲取坚持与简朴的精神。
- 他选择了一种类似头陀的生活方式,远离尘嚣,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成长。
分词解释
头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