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贶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天贶节的简介:
tiān kuàng jié
1.宋代节日名。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正月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参阅《宋史.真宗纪三》﹑宋赵升《朝野类要.诸节》。
1.宋代节日名。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正月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参阅《宋史.真宗纪三》﹑宋赵升《朝野类要.诸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农历的六月六日。宋时以为这一天有天书再降的祥瑞,故定为「天贶节」。《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
《天贶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北宋时期。"天贶"一词源自“上天赐福”之意,“节”则是指中国传统节日或纪念日。
详细解释
- 起源与背景:天贶节始于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据传,在此之前,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道士对他说:“天降祥瑞于国”。醒来后他便宣布这一天为“天贶节”,以此表达对上苍的感激之情。
- 时间与庆祝:天贶节的具体日期根据当时帝王的颁布有所不同。在北宋时期,这个节日通常安排在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除了皇家宫中举办的隆重仪式之外,民间也会有祭拜、祈福等活动。
造句
- 宋徽宗下令全国上下都来庆祝天贶节,以感谢上苍赐予的祥瑞。
- 在天贶节这天,皇宫内外挂满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彩灯和锦旗。
- 天贶节不仅是一个宗教节日,也是一个增进民众之间团结友爱的机会。
- 由于那天恰好是天贶节,所以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与祥和之中。
- 我们可以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来纪念这个特殊的传统节日——天贶节。
分词解释
天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