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辞的拼音、解释、组词

异口同辞的简介:

yì kǒu tóng cí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形容众口一辞、意见相同。唐˙李翱˙答侯高第二书:苟异口同辞,皆如足下所说,是仆于天下众多之人而未有一知己也。亦作异口同声、异口同音。

1. 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形容众口一辞、意见相同。唐.李翶〈答侯高第二书〉:「苟异口同辞,皆如足下所说,是仆于天下众多之人而未有一知己也。」也作「异口同声」、「异口同音」。

异口同辞》这个成语,是表示不同的人说出了同样的话语,通常用来形容许多人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看法或说法完全一致。它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集体舆论、共识或者谣言在人群中的迅速传播和统一性。

详细解释:

  • 异口:指不同的嘴。
  • 同辞:指相同的语言表达。

因此,当人们提到“异口同辞”时,主要是描述大家的意见、说法或结论高度一致的情况。这可以是正面的信息(如全体同意某个观点),也可以是负面的(如集体谣言)。

造句示例:

  1. 在这个新产品发布会后,所有顾客都对产品功能赞不绝口,真是异口同辞啊。
  2. 消息传播的速度如此之快,在网络上大家都异口同辞地说这次事件背后有巨大的阴谋。
  3. 公司领导层的一系列变革措施竟然得到了全公司员工的普遍支持和拥护,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异口同辞现象。
  4. 在选票公布之后,几乎所有的选民都投给了那一位候选人,这是典型的异口同辞
  5. 虽然事件复杂多变,但所有参与者的描述却出奇的一致,这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不禁怀疑是不是出现了某种“异口同辞”的情况。

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到,“异口同辞”这个词不仅用于形容正面的信息一致的情况,也适用于描述负面或非典型情况下的意见统一现象。

分词解释

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2 分开:离~。~居。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5 奇怪:惊~。诧~。怪~。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