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蔬食的拼音、解释、组词
布衣蔬食的简介:
bù yī shū shí
蔬食:粗食。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
蔬食:粗食。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粗布衣、简陋的食物。形容生活清淡简朴。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家君在此数年,布衣蔬食,不过仍旧是儒生行径,历年所积俸余,约有二千余金。亦作布衣粝食。
1. 粗布衣、简陋的食物。形容生活清淡简朴。《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家君在此数年,布衣蔬食,不过仍旧是儒生行径,历年所积俸余,约有二千余金。」也作「布衣粝食」。
《布衣蔬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个词组,描述的是简朴的生活方式。其中,“布衣”指的是穿着质地较为粗厚、朴素的衣物;“蔬食”则是指以蔬菜为主的食物。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追求物质享受、崇尚精神生活的清雅君子或文人士大夫。
解释
- 布衣:古代,人们将未经精炼的麻类织物称为“素”,经过染色后则称为“彩”。因此,“布”通常指的是未经过精细处理的衣物。在古代,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普通百姓穿不起丝绸、绸缎等华丽的服饰,所以他们的衣服多为布衣,以此来表达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
- 蔬食:指以蔬菜为主的食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素食被视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同时也象征着对物质欲望的淡泊。在《礼记》中有“君子食无求饱”的说法,意味着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远比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为重要。
造句
- 古时文人士大夫常常以布衣蔬食自居,以此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 汉朝著名学者董仲舒便是一位布衣蔬食之士,在家中过着清贫而宁静的生活。
- 唐代诗人王维虽身居高位,但常常怀念起年少时那种布衣蔬食的简单生活。
- 他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穿得一身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完全不受物质条件的束缚。
-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依然保持着布衣蔬食的传统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这些句子通过不同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地展现了“布衣蔬食”这一概念背后所蕴含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
分词解释
布
bù
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宣~。发~。~告。开诚~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散~。遍~。星罗棋~。5 流传,散播:~道。~施。6 做出安排:~置。~景。~局。7 姓。
衣
yī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3 姓。
蔬
shū
1 可做菜吃的植物(多属草本):~菜。菜~。布衣~食。
食
shí,sì,yì
1 吃:~肉。~欲。2 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