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汗药的拼音、解释、组词

蒙汗药的简介:

mēng/méng/měng hàn/hán yào
戏曲、小说中常见的一种麻醉性质的东西,能使人失去知觉:酒里放有蒙汗药。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内服后使人失去知觉的药。【例】在古典小说中,常见匪徒用蒙汗药将人迷昏,然后劫财的情节。

1. 内服后使人失去知觉的传统药材。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我随身带著这蒙汗药,我如今搅在这饭里,他吃了呵,明日这早晚他还不醒哩。」《水浒传》第一一回:「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也称为「懵药」。

蒙汗药》是一种传统术语,指的是能够使人昏迷或暂时失去知觉的药物。在古代中国,这种药物被用于江湖术士、一些不法之徒或者某些特殊场合中以达到特定目的,例如迷晕敌人或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行动。

详细解释:

  • 成分与性质蒙汗药主要由草本植物根茎和矿物成分制成,具体配方因时因地而异。它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口腔摄入后快速生效,使人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这种药物通常被用于暗中解决问题或在战斗、争斗中使用,以获取战术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法律的严苛化,这类行为已经越来越少见,并且相关的知识也逐渐从公共视野中消失。

造句:

  1. 在那个武侠故事里,主人公因为吃了江湖郎中的蒙汗药而陷入了昏迷。
  2. 警方成功破获一起诈骗案件,通过细致调查发现了嫌疑人制作和使用蒙汗药的证据。
  3. 古装剧《迷宫奇缘》中,一位神秘人物利用蒙汗药制服了整个对手团队,从而独占鳌头。
  4. 老王是个民间故事爱好者,在讲述古代刺客的故事时,详细描述了如何制备和使用蒙汗药
  5. 小说家张明在创作武侠小说《江湖奇缘》中设计了一个关键情节:主角通过吃下含有蒙汗药的酒,成功逃过了敌人的追捕。

分词解释

mēng,méng,měng

1 欺骗:~骗。~哄。~事。欺上~下。2 昏迷,眼发黑:~头转向。3 胡乱猜测:瞎~。

hàn,hán

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水。~流浃背。2 出汗,使出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马功劳。~牛充栋。

yào

1 可以治病的东西:~材。~物。补~。毒~。草~。中~。西~。~剂。~膳。~到病除。良~苦口。2 有一定作用的化学物品:火~。炸~。杀虫~。3 用药物救治:不可救~。4 毒死:~老鼠。5 同“ 约 ”,缠。6 草名,即“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