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孝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不孝的简介:

sān bù xiào
1.旧谓三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1)指陷亲不义,不求仕宦,无子绝祀。《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絶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2)指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元本高明《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他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这三不孝逆天大罪,空打醮枉修斋。"

  • AI解释

《三不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一种描述,指的是对父母不尽孝道的行为。这一说法源于古代儒家文化,强调子女应该对父母做到“生养死葬”、“侍奉尽责”和“尊敬顺从”。具体内容包括:

  1. 养而不管:仅仅在物质上供养父母而不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情感需求。
  2. 管教不当:虽然对父母有照顾,但在言行举止或思想观念上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3. 弃之不顾:完全不履行赡养义务,甚至抛弃父母。

下面提供五个与“三不孝”相关的造句:

  1. 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给父母经济上的支持而不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那就是典型的“生养死葬”的体现。
  2. 父母养育子女长大成人,子女应该在他们晚年时给予充分的照顾和尊重,而不是让他们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这正是对“三不孝”最直接的反对。
  3. 作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陪伴父母,倾听他们的想法与需求,避免出现言语上的伤害或忽视,这是对“侍奉尽责”的基本要求。
  4. 面对父母错误的行为和观念时,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尊重的态度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否定或忽略,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尊敬顺从”。
  5. 在现代社会中,“三不孝”的现象虽然有所减少但依然存在。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努力避免这些行为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三不孝》的说法在现代已经逐渐被更开放和包容的家庭观念所替代,强调的是和谐共处、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关系。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xiào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①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②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2 居丧的事:守~。吊~。3 丧服:戴~。~衣。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