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咎既往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咎既往的简介:
bù jiù jì wǎng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既往不咎」。见「既往不咎」条。
2. 此处所列为「既往不咎」之典源,提供参考。 《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1>,遂事不谏2>,既往不咎3>。 〔注解〕 (1) 成事不说:已经做过的事,不便再解说。见「成事不说」。 (2) 遂事不谏:对于已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遂事,已经完成的事。 (3) 咎:责怪,追究罪过。
3. 此处所列为「既往不咎」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春秋时,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一天,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么木材比较好?」他回答说:「可以参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时是用松木,殷商时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让人民『战栗(通「栗」)』。」孔子后来听到宰我这番话,觉得他随便猜测古人的用意,毫无根据,十分不妥当,就说:「已做过的事就不便再解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对已经过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说话小心,对没有把握的事不要乱加臆测。「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一个成语,表示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难的意思。
1. 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难。参见「既往不咎」条。《清史稿.卷五二一.藩部列传四.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尔等遵旨服罪,朕不咎既往,其应归巴林人畜缺少之数,悉从宽免。」
《不咎既往》是汉语成语之一,用来表示对于过去的行为或错误不再追究或责备。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种宽容的态度或者给予某人改正机会的情境中。
详细解释:
- 不咎:意为不责怪、不归咎。
- 既往:指的是已经过去的事件或行为,即“以往”、“过去”的意思。
综合起来,“不咎既往”就是指对以前的行为或错误不再追究责任或谴责,更多的是展现出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造句:
- 我们公司实行了一项新的政策,对于之前由于经验不足而犯下的错误,我们会采取“不咎既往”的态度,鼓励员工勇于尝试。
- 在这次团建活动中,领导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今后公司将不再对以前的小失误过于苛责,力求做到“不咎既往”、共同成长。
- 这个小组的组长非常注重团队和谐,他常说:“我们应当抱持‘不咎既往’的态度来面对过去的问题。”
- 由于这次项目的失败是团队整体经验不足导致的,“领导层决定采取‘不咎既往’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错误”。
- 小张在工作中犯了一个小错,但他的同事却以“不咎既往”的心态对待他,并帮助他一起改正。
这些例子展示了成语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