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食的拼音、解释、组词

退食的简介:

tuì shí
1.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 2.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 3.归隐;退休。 4.食量减退;不进食。 5.见"退鱼"。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退朝后而食,或一说为减膳以示节约。《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唐.宋之问〈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诗:「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退食》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官员下班后回家,其中“退”是退朝、结束工作的意思,“食”则是指进餐。这一词汇常被用来描绘古代官吏下班之后的生活场景或心态,带有一定的文人气息和生活情趣。

详细解释

  • 退:原意为返回、回去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官员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离开官署。
  • :原义为进食、吃饭,此处引申为下班回家后准备进餐的时刻或场景。整词表达了古代官员下班后的休闲时光。

造句

  1. 官员们忙碌了一天,终于到了退食之时,他们三五成群地讨论起家常事来。
  2. 清代许多文人喜欢在退食后独自品茗读书,享受片刻的宁静。
  3. 每到退食时间,府衙的大门缓缓关闭,官员们开始整理衣物准备回家。
  4. 闲暇之余,他常常与友人在退食之后的小聚中畅谈心事。
  5. 在古代,退食是士大夫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休息环节,它不仅标志着一天工作结束的时刻,也是一段可以享受个人时间的短暂时光。

分词解释

退

tuì

1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步。~路。~却。~让。倒~。2 离开,辞去:~席。~伍。~职。~休。引~。3 送还,不接受,撤销:~还。4 脱落:~色。~毛。减~。5 和柔的样子:~然。6 迟缓,畏缩:“求也~”。

shí,sì,yì

1 吃:~肉。~欲。2 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