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伏枥的拼音、解释、组词
骥伏枥的简介:
jì fú lì
1.亦作"骥枥"。亦作"骥伏"。 2.犹老骥伏枥。喻年老而有壮志。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亦作"骥枥"。亦作"骥伏"。 2.犹老骥伏枥。喻年老而有壮志。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老骥伏枥」。见「老骥伏枥」条。
2. 此处所列为「老骥伏枥」之典源,提供参考。 #三国魏.武帝〈步出夏门行〉(据《宋书.卷二一.乐志三》引)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骥1>老伏枥2>,志在千里;烈士暮年3>,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解〕 (1) 骥:音ㄐ|ˋ,千里马。 (2) 枥:音ㄌ|ˋ,马槽,泛指马房。 (3) 暮年:老年。〔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晋书.卷二三.乐志下》
3. 此处所列为「老骥伏枥」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老骥伏枥」出自三国魏.武帝〈步出夏门行〉。其中诗句说:「骥老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千里马虽然老了,伏在马槽边,仍然想奔跑千里的路程,来衬托积极于建立功业的人虽然年老,但雄壮豪迈的志向并未消失。后来「老骥伏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专用来比喻年虽老而仍怀雄心壮志。
《骥伏枥》这个词语虽然在古文中有所出现,但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固定表达。它由三个部分组成:“骥”指的是千里马,“伏”是趴下、屈居的意思,“枥”是指马槽。整句话通常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处于不被重用或者境遇不如意的状态。让我们通过几个造句来具体展示其含义。
- 即使才华横溢如曹操,也曾有过“老骥伏枥”的感慨,表达了对实现人生抱负的渴望。
- 他有着非凡的能力,却一直在基层工作,真可谓“老骥伏枥”,时刻准备着一展宏图。
- 尽管他已经年过半百,但依然“骥伏枥”,怀揣梦想,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 虽然现在在公司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他心中始终抱有“骥伏枥”的志向,希望未来能有所作为。
- “老骥伏枥”不仅是一种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象征。
需要注意的是,“骥伏枥”并非一个常用成语或典故,上述解释和造句更多是基于对词语字面意义的理解进行构建。在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适当调整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伏
fú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