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的拼音、解释、组词
通志的简介:
tōng/tòng zhì
书名。南宋郑樵著。二百卷。综合历代历史资料写成的通史。上自三皇、下至隋唐。分本纪、年谱、略、世家、列传。其中二十“略”为本书精华。
书名。南宋郑樵著。二百卷。综合历代历史资料写成的通史。上自三皇、下至隋唐。分本纪、年谱、略、世家、列传。其中二十“略”为本书精华。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各省的志书称为「通志」。如《江苏通志》、《湖南通志》等,以别于县志而言。
2. 通达其意。《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谧为释劝论以通志焉。」
3. 书名。宋郑樵撰,二百卷。仿通史的体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以详述历代的文物制度著称。采摭浩博,议论亦多警辟,至今资为考镜。后人以此书与《通典》、《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
《通志》,是一部重要的史书,由宋代著名学者郑樵编撰。这部著作原名《通志略》,后来在元代刊行时改名为《通志》。郑樵是宋末元初的一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和辞赋家,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通志》一书以“述往以为来者师”为宗旨,意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以便后世参考借鉴。它涵盖了从远古时代直到北宋的大量史料,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包括政治、军事等政治历史事件,也包含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记载。
这部著作在编撰体例上采用纪传体与编年体相结合的方式,以人物为中心来叙述史实。《通志》是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史学作品,它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五个使用“通志”的造句:
- 郑樵先生在《通志》中不仅详尽记载了历史事件,还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
-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通志》是我们重要的参考书籍之一。
- 通过研读《通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以前中国社会的演变过程。
- 尽管历经千年,《通志》中的许多记载依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每当我遇到历史方面的难题时,我都会查阅一下《通志》,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
分词解释
通
tōng
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志
zhì
1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2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3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标~。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