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驮的拼音、解释、组词

韦驮的简介:

wéi tuó/duò
1.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作"韦驮(一作'陀')天"。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唐道宣载其事,谓佛涅盘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还,以授道宣。后佛教因以韦驮为护法神,亦称护法韦驮,并置其像佛寺中,着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佛之后,正对释迦牟尼佛。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胡语的音译。佛教的护法神,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著释迦牟尼佛像。形像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胄,手持金刚杵。

韦驮》是佛教中的一种护法神将,主要出现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内。据传说他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天神之一,因其手持金刚杵(又称降魔杵),脚踏六道轮回图而广为人知。

详细解释

  • 形象特征韦驮通常被描绘为一个身着甲胄、手持金刚杵的形象,有时他的两足间踩着一圈小圈或莲花。他的形象象征着佛法的威严和力量。
  • 地位与职责:作为护法天神之一,韦驮主要负责保护寺院以及信仰佛教的人不受邪恶势力侵扰。在一些寺庙中,他还被认为是防止邪魔入侵的重要守护者。

造句

  1. 在许多大雄宝殿里都可以看到韦驮的形象,他手持金刚杵,守护着佛像。
  2. 当人们参拜时,他们常常会对站在门口的韦驮雕像肃然起敬。
  3. 来到寺庙参观的人们都会向韦驮祈求平安和幸福。
  4. 韦驮不仅保护寺院免受破坏,也象征着佛法的不可侵犯性。
  5. 在一些佛教仪式中,韦驮的形象会被用来强调对佛法和僧人的尊重。

请注意,以上描述主要基于民间传说及文化传统,并非佛教经典中的直接教义。

分词解释

wéi

1 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编三绝(喻读书刻苦)。2 〔~伯〕磁通量实用单位,一韦伯等于108麦克斯韦。3 姓。

tuó

用背负载:~运。~着两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