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拼音、解释、组词

巴豆的简介:

bā dòu
1.植物名。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等。有大毒,须慎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植物名。大戟科巴豆属,常绿小乔木。叶互生,卵形,细锯齿缘。夏季开淡黄小花,顶生总状花序。蒴果椭圆形,三裂,种子白色,椭圆状。种子可榨油,叶、根、茎有猛泻作用。也称为「巴菽」、「猛树」。

《巴豆》的详细解释

巴豆,中药材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料。其主要药用部分是成熟的种子或果实。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巴豆性热、味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泻下作用。

  1. 性状特征:巴豆种子呈卵圆形或者略带三棱形,表面为黄棕色到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网状沟纹。大小约5~9毫米长,质地较硬。
  2. 炮制方法:为了降低其毒性,通常需要经过炒、炙等炮制过程,使药性温和。
  3. 功效与主治
  4. 用于治疗寒积便秘、腹痛、冷痰咳喘等病症;
  5. 可以刺激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不良者排出体内湿气或毒素。

值得注意的是,巴豆具有很强的毒性,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导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中毒现象,包括但不限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造句

  1. 医生叮嘱我,如果再有便秘的情况,可以尝试用一点经过炮制后的巴豆来通便。
  2. 这个药方里加入了巴豆以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不良问题的缓解。
  3. 古人认为巴豆具有良好的驱寒积、通窍的作用,在某些传统疗法中被广泛应用。
  4. 小李听说爷爷患有长期便秘,于是查阅资料后决定尝试在饭后吃一点经过炮制处理后的巴豆试试看。
  5.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记载,使用适量的巴豆治疗咳嗽和咳痰效果显著。

分词解释

1 粘结着的东西:泥~。锅~。2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锅了。~结别人。3 贴近:前不~村,后不~店。4 盼,期望:~望。5 张开:~着眼睛。6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7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蜀。~山蜀水。8 词尾,读轻声:尾~。嘴~。9 大蛇:~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10 气压的压强单位。11 压强单位。12 姓。

dòu

1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科。~子。~荚(豆角儿)。~浆。~绿。煮~燃萁。目光如~。2 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儿。3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