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的拼音、解释、组词

断桥的简介:

duàn qiáo
1.毁坏的桥梁。 2.桥名。在浙江省杭州市白堤上。自唐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宝佑桥﹐又名段家桥﹐今罕有称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损毁的桥梁。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二首之二:「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

2.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边的一座桥。本名「宝祐桥」。因孤山的路至此而断,故自唐代以来皆称为「断桥」。为西湖胜景之一。也称为「段家桥」。

3. 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述白素贞自金山寺战败,行至断桥,腹疼难禁。许仙踵至,小青恨许负心,拔剑欲杀之;白伉俪情深,力为解说,亲责许之薄幸;许赔罪明心,三人言归于好,偕赴杭州的故事。

断桥》一词详解

定义:断桥”一般指桥梁上出现了裂缝或被破坏,无法通行或者部分损坏的状态。在文学作品中,“断桥”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可能代表着某种情感的破裂、理想的破灭或人生的转折点。

起源与背景: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断桥”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里的断桥主要是描述了湖边的环境变化,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象征意义: 在后来的小说和戏剧中,“断桥”成为了富有象征意味的一个地点。最著名的例子是出自于中国古典名著《白蛇传》的故事:“断桥相会”。在这一段故事里,断桥不仅是自然界的桥梁,也是白娘子与许仙情感纠葛的重要象征点。它承载着爱情的相遇、分离和重逢。

文化影响:断桥”还常被用于表示人生的某个转折点或是情感上的裂痕。如在现代流行语中,“断桥残雪”也被用来形容爱情中的破裂或分手,表达了伤感与无奈的情绪。

造句

  1. 春天的雨后,西湖边的断桥上铺满了嫩绿的小草,仿佛旧日故事里的痕迹。
  2. 那座看似坚强的友情,在经历了一系列误会之后,也成了心口的一道“断桥”。
  3.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一座破败不堪、被称作“断桥”的木板上相遇并相爱。
  4. 他把所有努力都寄托在这段即将面临的感情关系中,就像一条等待过河的“断桥”,既盼望又害怕它突然崩塌。
  5.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站在那座被废弃多年的“断桥”旁,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

分词解释

duàn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qiáo

1 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梁。~墩。~涵。~头堡。吊~。栈~。引~。立交~。2 形状如桥梁的:心脏搭~手术。3 古同“乔”,高。4 古同“矫”,正,整。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