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榜的拼音、解释、组词
押榜的简介:
yā bǎng/bàng
1.签发布告文书。
1.签发布告文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在布告文书上签字。《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曹操闻此信,便押榜数十张射入城去。」
《押榜》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指的是科举考试后,将录取名单(即“榜”)加以封存、保管的行为。具体来说,是负责保管和监督录取名单的过程或人员。这是因为录取名单关系到考生的仕途命运,所以需要严格的保密措施。
详细解释
- 押: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押”有监督、保管之意。
- 榜:指的是由朝廷发布的正式公告,上面列出了通过考试并获得官职资格的所有人的名字。这个公告通常会张贴在显眼的地方,供公众查阅。
造句
- “当年李大人曾担任主考官,并负责押榜工作,因此对科举制度非常熟悉。”
- 在古代的《包公案》中,常有“包拯负责押榜”的情节描写,强调其公正无私。
- “在那场重要的考试之后,所有参与押榜的人都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以确保录取名单的安全性。”
- “每当新一届的进士名录公布时,各地文人墨客都十分关注谁将进入‘金榜’,而负责押榜的人则需小心翼翼地保管这份重要文件。”
- “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中,不仅考生需要通过层层选拔,就连参与押榜的人都要接受严格的审查。”
这些造句展示了“押榜”一词在古代科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