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谏饰非的拼音、解释、组词

拒谏饰非的简介:

jù jiàn shì fēi
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能接受他人善意的规劝,反而极力巧言的掩饰过失。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拒谏饰非,驱忠立佞。亦作饰非拒谏。

1. 不能接受他人善意的规劝,反而极力巧言的掩饰过失。《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拒谏饰非,驱忠立佞。」也作「饰非拒谏」。

《拒谏饰非》是一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原文是“欲止不听,反欲令其自攻其过而自解之,此所谓‘拒谏饰非’者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对别人的正确意见拒绝接受,并且用各种理由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或缺点。

详细解释: - “拒”意味着拒绝、排斥。 - “谏”指的是劝告、建议。 - “饰”是修饰、粉饰。 - “非”指的是过错、错误。

综合来看,这个成语描述的是那些拒绝听取他人合理批评或建议,并用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使得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造句:

  1. 领导者应该虚心接受下属的批评意见,而不是拒谏饰非。
  2. 他对于别人的指正总是嗤之以鼻,真是典型的拒谏饰非。
  3. 在团队讨论中,如果成员们都只顾自己说而不愿意倾听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拒谏饰非的表现。
  4. 这家公司领导层经常拒谏饰非,导致决策失误,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5. 他犯下的错误已经很明显了,但就是不愿意承认,反而找各种借口来掩饰,这就是典型的拒谏饰非。

分词解释

1 抵挡,抵抗:~守。~敌。抗~。2 不接受:~绝。~谏(拒绝劝谏)。来者不~。3 古同“矩”,方阵。

shì

1 装点得好看:装~。修~。2 装饰用的东西:首~。银~。3 装扮,扮演角色:~演。4 假托,遮掩:~辞。粉~。掩~。文过~非。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