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橐簪笔的拼音、解释、组词
持橐簪笔的简介:
chí tuó zān bǐ
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帝王大臣有侍从之吏,手提书囊,插笔于头,以备随时咨询或记事。语本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车骑将军张安世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亦作橐笔。
1. 古代帝王大臣有侍从之吏,手提书囊,插笔于头,以备随时咨询或记事。语本《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车骑将军张安世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也作「橐笔」。
《持橐簪笔》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组合,它主要用来描述古代官员在陪同君王或皇帝时携带的重要物品。具体来说,“持橐”是指手执囊袋(橐,一种盛物的口袋),而“簪笔”则是将笔插于冠帽的一侧,这两个行为都是为了便于记录和传达重要信息。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代文职人员对君王命令、重要事务的高度责任感以及随时准备记录和传达的能力。
在历史文献中,“持橐簪笔”往往用来形容那些勤勉忠诚的官员或幕僚的形象。
下面是使用《持橐簪笔》造句的例子:
- 他每日早晨都是以“持橐簪笔”的姿态出现,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君王交办的事宜。
- 在古代宫廷中,能够做到“持橐簪笔”者往往备受尊崇,被视为忠诚与勤勉的象征。
- 虽然历史长河已经流过千年,但那些“持橐簪笔”的身影依然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 他模仿先贤“持橐簪笔”,时刻准备着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 在这次会议中,他再次展现了作为一个合格“持橐簪笔”者的素质与风范。
请注意,“持橐簪笔”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种工作态度和状态而非实际的工作内容或行为。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时,可以适当调整语境使其更贴近现代表达习惯。
分词解释
持
chí
1 拿着,握住:~笔。~枪。~牢(把稳)。2 遵守不变:坚~。~久。~操(保持节操)。~之以恒。3 主张,掌管:主~。~平。~国。~重。~之有故(立论有根据)。4 对待,处理:~身(对待自己)。~盈。~胜。5 扶助:支~。撑~。
笔
bǐ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6 量词,指钱款:一~钱。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