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主的拼音、解释、组词
幼主的简介:
yòu zhǔ
1.年幼的君主。
1.年幼的君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年幼的君主。《文选.张悛.为吴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西赴许都,将迎幼主。」《文选.沈约.恩幸传论》:「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
词语“幼主”通常用于古代中国,意指未成年即登基执政的君主。这个词语反映了一种特殊的统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有辅政大臣、太后或摄政王等来帮助治理国家。
详细解释
- 定义:“幼主”特指年幼且未达到成年年龄,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即位的君主。
- 背景与意义: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通常会通过“立储”制度来确定继承人。如果选定的太子过早去世或未能及时登基便遭遇不幸,则可能会出现幼年君主的情况。此时,政治权力往往被掌握在辅政大臣、太后或其他摄政者的手中。
- 影响与意义:幼主即位通常会带来一系列的政治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对辅政者的依赖、政治稳定性和皇权的合法性的维持等。
造句
- 在汉朝时期,因为早逝和病弱的原因,多次出现幼主继位的情况。
- 隋炀帝即位之时年仅十四岁,因此朝廷权力被其叔父杨坚(后来的隋文帝)掌控。
- 明成祖朱棣通过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帝后,后者虽已流亡但留下一个幼主,这为朱棣提供了上台的机会。
- 由于宋徽宗赵佶性格爱好艺术而忽视政事,因此在他去世后皇位被其子钦宗继承,在这位年轻君王登基时国家面临辽国和金国的威胁。
-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时年纪尚轻,他的母亲太平公主与辅佐他的宰相张九龄等人物在权力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分词解释
幼
yòu
1 年纪小,初出生的:~儿。~虫。~苗。~年。2 小孩儿:~教(jiào )。~师。扶老携~。3 对儿童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