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的拼音、解释、组词

揭竿的简介:

jiē/qì gān
1.举竿;持竿。 2.特指武装暴动。 3.竖立旗竿。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举起、竖立旗竿。多指起义而言。【例】秦末的暴政使得人民揭竿而起,推翻极权统治。

1. 竖竿、举竿。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竿》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常用来形容反抗或起义。它来源于秦末农民起义的故事。

详细解释:

  • :举起、拿起。
  • 竿:长杆子,这里指的是用竹竿等制成的武器。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秦朝末期,由于暴政和沉重的赋税压迫,民众生活困苦。一次,陈胜、吴广领导了农民起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们发现了田间有一些被压断的竹竿,于是决定“揭竿而起”,象征着反抗的开始。

“揭竿”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或词汇,用来比喻人民起来反抗暴政,或者是群众自发地站起来反对不公的行为。它常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强调的是民众团结一致、勇于斗争的精神。

造句:

  1. 秦朝末年,百姓苦不堪言,揭竿而起的呼声四起。
  2. 面对腐败的政治制度,人民终于揭竿起义了。
  3. 在反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上,我们也可以学习历史上的“揭竿”精神,勇敢地站出来发声。
  4. 当人民权利被严重侵犯时,“揭竿”的呐喊声将会响起。
  5. 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今天自由和平等的社会,他们的行为就是真正的“揭竿而起”。

以上句子中,“揭竿”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所侧重,有的强调反抗精神,有的则是比喻性质的使用。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jiē,qì

1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锅。~幕。2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露。~发。~底。~穿。~短。~晓。3 高举:~竿而起。4 标示:~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示。5 扛,持。6 姓。
竿

gān

1 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2 特指“钓鱼竿”:垂~。投~。~钓。3 古代指竹简:~牍(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