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壁厢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壁厢的简介:

yī bì xiāng
1.见"一壁"。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边、一旁。西游记˙第十回:一壁厢赏了魏征,众官散讫。醒世恒言˙卷十三 :庙官接见,宣疏拈香礼毕。却好太尉夫人走过一壁厢。亦作一壁。一方面。表示一个动作与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亦作一壁。

1. 一边、一旁。《西游记》第一○回:「一壁厢赏了魏征,众官散讫。」《醒世恒言》卷一三:「庙官接见,宣疏拈香礼毕。却好太尉夫人走过一壁厢。」也作「一壁」。

2. 一方面。表示一个动作与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也作「一壁」。

词语“一壁厢”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在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中较为常见。这个词并不是一个现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也相对特殊,主要用来描述某一侧面或一方的情况,含有半截意思的表述方式。

解释:

  • 基本含义:“一壁厢”常用于戏剧、诗词等文学作品中,意思是“一边”、“一方”,表示某种情景或情况的一方面。通常与“则”字配合使用,“一壁厢……则……”这样的句式用来描述某一方面的情况。
  • 用法示例:在元杂剧的剧本里,演员们常常用这种表达方式来区分舞台上的不同角色和情节走向。

造句:

  1. 在那出戏中,张生与崔莺莺私会之时,“一壁厢”张生在花园内焦急等待,另一边则崔莺莺在闺房内犹豫不决。
  2. “一壁厢”的演员唱到兴头时,另一侧的舞台上的角色却开始做准备,展现了戏剧的独特魅力和复杂的情节设计。
  3. 《西游记》中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通天河畔遭遇妖怪,“一壁厢”是孙悟空和妖怪大战,另一边则是沙和尚保护师父不被惊吓到。
  4. 在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战争场面时,作者会这样写:“一壁厢”的士兵正在冲锋陷阵,而“则”另一面的城墙上则布满了弓箭手严阵以待。
  5. 《红楼梦》中提到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微妙情感,“一壁厢”是宝玉沉浸在对黛玉的思念中,另一边则是他努力在大观园外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需要注意的是,“一壁厢”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并且其含义和语境较为狭窄。以上句子主要是为了展示它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用法和场景设定。

分词解释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1 墙:四~。~报。~画。~挂。~毯。~橱。~灯。铜墙铁~。2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肠~。3 陡削的山崖:峭~。~立。4 军营的围墙:~垒。坚~清野。作~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xiāng

1 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东~房。西~房。2 边,方面:这~。3 靠近城的地区:城~。关~。4 戏院或影院里特别隔开的座位:包~。5 车里容纳人或货的地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