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之见的拼音、解释、组词

世俗之见的简介:

shì sú zhī jiàn
世人的庸俗见解。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社会上一般的看法。如:养儿防老只是世俗之见,今日的父母则需自求多福。

1. 社会上一般的看法。如:「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很多人已抛弃了养儿防老的世俗之见。」《金史.卷九六.列传.路伯达》:「妇人秉心之烈、制事之宜,乃能如是,士大夫溺于世俗之见者,宁不愧哉?」

《世俗之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普通民众或社会大众基于常规、习惯或是当时流行的看法而形成的观念,这通常不是最深刻或者最具独创性的见解。它反映了某种思维定势或者是对事物的一种惯性看法。在使用时,可能会带有贬义,暗示这种观点缺乏深度和创新。

详细解释

  • 世俗:社会的、民间的。
  • 之见:一种观点或想法。

因此,《世俗之见》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较为表面化或者传统化的观念。这类见解通常受到当时主流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往往缺乏深刻的思考和独创性。

造句

  1. 小王常常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有时候他也会被《世俗之见》所束缚。
  2. 研究者指出,在讨论某个社会现象时,要尽量避免受《世俗之见》的影响,追求更加深入的理解。
  3. 在面对新兴科技所带来的伦理挑战时,我们不应局限在《世俗之见》,而应进行更广泛的思考和探讨。
  4. 他提出了一种与大多数人不同的观点,这让他在同学中显得有些另类,但正是这种对《世俗之见》的超越使他的想法更加独特且有价值。
  5. 当前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是否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的问题上,一些专家呼吁不要局限于《世俗之见》,深入探讨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

分词解释

shì

1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2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3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态炎凉。4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5 姓。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