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的简介:

yī rì bù shí/zhì xiū,sān rì bù rěn è
1.见"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 AI解释

这句谚语“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体现了人类对生存与尊严的基本需求之间的关系。具体来看,“一日不识羞”强调了人的自我约束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而“三日不忍饿”则突显了人在极端饥饿条件下可能做出违背常理的举动。它提示人们即使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也需要保持基本的人格底线。

详细解释:

  • “一日不识羞”意味着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最基本的尊严或自我约束力,可能会轻易地放弃原则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 “三日不忍饿”表示人在极度饥饿的时候,生理需求(如食物)会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导致个人行为的改变,甚至违背伦理或道德标准。这是一种生存本能的反映。

造句:

  1. 即使生活再艰难,也不能丢掉做人的尊严和底线。
  2. 在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人们的性格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3. 虽然他现在很穷困潦倒,但他的骨气还存着,不会轻易去求人施舍。
  4. 面对生活的压力,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可因一时之需而违背良心做事。
  5. 为了生存,有的人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尊严去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

分词解释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班。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4 某一天:纪念~。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春~。往~。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8 特指“日本国”。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shí,zhì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xiū

1 感到耻辱:~耻。~辱。~恶。2 难为情,害臊:害~。~惭。~臊(sào )。~愧。含~。~赧(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怯。~涩。3 使难为情:~人。你别~我。4 进献:“~玉芝以疗饥”。5 同“ 馐 ”。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rěn

1 耐,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耐。~痛。~受。容~。~俊不禁(忍不住笑)。2 狠心,残酷:~心。残~。
饿

è

1 肚子空,想吃东西,与“饱”相对:我不~,你吃吧!饥~。~殍(饿死的人)。2 使受饿:注意别~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