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子明辟的拼音、解释、组词

复子明辟的简介:

fù zǐ míng bì
指还政或让位。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帝王复位,重新掌权。旧唐书˙卷九十六˙宋璟传: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旧唐书˙卷一八七˙忠义传上˙苏安恒传:何以年在耄倦,而不能复子明辟,使忠言莫进,奸佞成朋。

1. 帝王复位,重新掌权。《旧唐书.卷九六.宋璟传》:「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旧唐书.卷一八七.忠义传上.苏安恒传》:「何以年在耄倦,而不能复子明辟,使忠言莫进,奸佞成朋。」

经查阅,未能直接找到“复子明辟”这一特定成语或词组的确切含义。可能这是一个具体的文献引用或者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方式,而非通用的词汇或成语。“复子明”可能是某个人名,“辟”在古汉语中有多个意思,如征召、开辟、独断等。为了更准确地解释这个短语并提供相关造句,我假设您可能是指“复子明”为某个名字,“辟”在此处有征召的意思。

解释

  • 复子明:可能是某位历史人物或虚构角色的名字。
  • :在古代中国,常指君主或上级官员对臣下的征召、任用之意。这里假设“辟”指的是“被征召、被任命”的意思。

综上所述,“复子明辟”可能意味着某个叫“子明”的人被征召或任命为某种职务或官职。

造句

  1. 朝廷得知复子明在民间颇有才学,便特地下旨征辟他。
  2. 复子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欣然接受了皇帝的征辟,前往京城任职。
  3. 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复子明凭借卓越的成绩被朝廷征辟为地方官吏。
  4. 由于复子明在之前的治理中表现出色,因此被朝廷重臣推荐并加以征辟,担任了重要的文职。
  5. 虽然一开始并不愿离开家乡,但考虑到复子明对家族和国家的巨大贡献,他最终接受了皇帝的征辟,成为了一名重要官员。

请注意,上述解释和造句基于假设的情境构建而成。若“复子明辟”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或文化意义,请提供更多信息以获得更准确的解释。

分词解释

1 回去,返:反~。往~。2 回答,回报:~命。~信。~仇。3 还原,使如前:~旧。~婚。~职。光~。~辟。4 副词,又,再:死灰~燃。一去不~返。5 重复,重叠:~习。~诊。~审。~现。~议。6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chóng)~。繁~。~杂。~姓。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bì,pì

1 君主:复~。2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3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4 古同“睥”,睥睨。